“最近来医院门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很多。除了接种疫苗,更需要通过规律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博士白云飞呼吁:一要做好个人防护,谨防交叉感染;二要通过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调节呼吸系统问题,通过规律的运动训练让呼吸系统达到良好的机能水平。
“呼吸系统的运动干预已经应用到肺部手术后的患者,还有慢阻肺、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病人,都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包括呼吸肌力量的训练、调整自身的呼吸模式、纠正异常体态等来改善呼吸道黏膜的功能和机体摄氧量水平,从而增强自身的心肺功能,最终达到提升免疫力的目的。”白云飞说,在急性感染期不建议做运动锻炼,尤其对于发烧、咳嗽较为剧烈的患者,要先用药物控制症状,待身体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来帮助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开始以低强度、比较平缓的呼吸训练为主,辅之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加肺活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运动。随着心肺功能的改善,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可以从走路改成慢跑,骑自行车从慢骑到快骑,呼吸肌力量训练可以从小负荷锻炼加到负荷较大的肌肉力量组合训练。每次呼吸训练前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动员身体的大肌肉群,配合呼吸练习,扩展肺部容积,增加氧气吸入量,通畅呼吸道,改善症状。
呼吸训练方式有腹式呼吸训练、抗阻呼吸训练、深慢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等。但在训练前,最好找专业医生或运动医学专家进行科学评估,白云飞说:“例如呼吸模式是否正确,有的人只会用胸式呼吸而不会腹式呼吸,没有动用到更多的呼吸肌。而呼吸时处于哪种身体姿态,是否有口呼吸等不好的呼吸习惯等,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影响,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
白云飞强调,如果室外运动对老年人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可以改为室内进行,包括呼吸训练、快步走、太极拳等运动都可以在室内完成。而小朋友在室内运动之余,还是需要通过坚持户外的耐力训练来更好地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