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四季追雪逐梦 “桐”雪共舞20年

文章来源:体育教研部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追雪逐梦的第20年,蔡雪桐不仅没有缺席,而且又一次站上了世界杯的领奖台。
12月8日,蔡雪桐在崇礼登上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亚军领奖台,她和大家一起自拍,留下这一美好瞬间。对于这位三度站上世锦赛最高领奖台、14次赢得世界杯分站赛金牌、7次捧起代表世界杯年度总冠军的水晶球的31岁老将而言,她享受着滑雪的快乐,也珍惜每次登上领奖台的喜悦。
今年是蔡雪桐滑单板的第20年,这20年,她从对单板滑雪一无所知,从对成绩的热烈渴求,到如今深入骨髓地热爱这项运动、享受这项运动,期间她也和很多人一样,受过伤、彷徨过、迷茫过,但每一次的迟疑过后,总是拍拍身上的积雪,沿着梦想指引的方向勇敢前行,一年四季追雪逐梦。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雪桐1993年9月出生在哈尔滨,13个月大的时候,父亲从国外带回来的一双旱冰鞋改变了蔡雪桐的命运。三四岁的蔡雪桐穿着旱冰鞋到处滑,从小她的玩具就是刀、溜溜球之类的东西,酷似男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让她更喜欢追求速度和运动的激情,爱上单板也是情理之中。

提起蔡雪桐,就必须说起冬奥会,从温哥华到索契,从平昌到北京,四届冬奥会,见证了蔡雪桐的成长和改变。

图片
从温哥华到索契 从懵懂到成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蔡雪桐被现场的阵势吓坏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滑下去的。“比完了才知道什么是奥运会。”不满17周岁的蔡雪桐对冬奥会有了懵懂的认识。

索契冬奥会周期,在队友刘佳宇受伤远离赛场的时候,蔡雪桐在这段时间逐渐成长起来。2010至2012年,她连续两个赛季排名世界杯积分榜第一,夺得了世界杯总冠军,并在一系列商业赛事中表现出色。18岁的她,更是成为了参加世界冬季极限运动会的中国第一人。

正当蔡雪桐展翅高飞时,伤病找上了门。在2012-2013赛季首场比赛新西兰世界杯,她在滑行中不慎摔伤右臂,缺席了整个赛季。这次伤病也是蔡雪桐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伤病。之后虽然康复,但性格有些内向的蔡雪桐,一直很难走出伤病的影响。“做动作放不开,总害怕受伤。”这样的心魔一直困扰着蔡雪桐,即使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她闯入决赛并最终获得第六名,成为当时成绩最好的中国女运动员,她依旧比得没有自信,觉得很郁闷,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进步空间。 

直到2015年,这一切发生了改变。蔡雪桐在世锦赛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成为了继刘佳宇之后第二个夺得世锦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当国歌奏响时,蔡雪桐激动得想哭,“世锦赛之后,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滑行的时候也不那么恐惧和拘谨,总算克服了受伤之后的心理阴影。”

克服“心魔”后,蔡雪桐勇往直前,表现得愈发稳定和成熟。2017年札幌亚冬会,她不敌队友刘佳宇屈居亚军,但是在紧接着的2017年世锦赛上,她再次笑到了最后,成功蝉联世锦赛冠军。“蝉联冠军很兴奋、很激动!听到国歌响起,心里酸,想哭,但还是忍住啦!”

图片
暂别赛场后回归 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到了平昌冬奥会,蔡雪桐有了更大的追求,这一次,她有能力、有经验,也有自信。赛前她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自己在平昌可以为中国队实现奖牌的突破。”可正是因为这样,也让她背负了更多的压力。“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越接近平昌的时候,越乱了阵脚,越想滑好,越滑不出理想的状态。”进奥运村的那一刻,蔡雪桐内心没有任何喜悦,她知道自己滑不出什么好成绩了。

2018年平昌冬奥会,刘佳宇斩获女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银牌,创造了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历史,在大家欢庆的时刻,获得第五名的蔡雪桐默默离开。“因为心态导致紧张,那种无措感、无力感,就是觉得到那里必须得滑一趟。”那时候,有人安慰她,“没关系,还可以为北京冬奥会努力”,她只会摇摇头,表示自己不敢多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纠结中,蔡雪桐给自己放了一个假,重新回到校园,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冠军班。从12岁入选国家队以来,蔡雪桐基本上没有休息过,告别训练场,她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也让她有了不一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项目。“之前我就是一心想着要拿好成绩,我要成为世界冠军、冬奥会冠军,我专注的是我能做哪个动作,动作做成了我就高兴,完全不注重动作的风格。”

暂时离开滑雪的日子,蔡雪桐才真正地发现了自己对滑雪的热爱,也想念她的单板。更为重要的是平昌冬奥会之后,蔡雪桐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很长时间以来,蔡雪桐对U池这样的极限项目是有恐惧感的,“我们这个项目是和自己较劲,其实对速度、对U池的恐惧感每天都在,怎么和恐惧相处,我以前把它当作敌人,想着必须把它克服,反而效果不好。但慢慢地我发现找到了一种更合适的办法,与‘恐惧’合作。你越害怕的时候,恐惧就会在你心中占据很大的位置,如果你不在意,恐惧就不会占那么大的比重。”

2018-2019赛季,蔡雪桐回归赛场,她参加了8站世界比赛,7次站上领奖台,当赛季结束之后,第5次捧起了代表世界杯总冠军的水晶球奖杯。

图片
没有事事如意  只能砥砺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平昌到北京的四年,蔡雪桐在备战过程中,遇到了身体和心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因为当时的环境限制,她无法连续参加比赛,让她感到艰难。但只要踏上雪场,她尽可能让自己享受运动的本身。

图片
图片
图片

吸取了上一届平昌冬奥会的经验,在北京冬奥会上,蔡雪桐比得很放松。“从资格赛再到决赛,过程很开心,因为我喜欢滑雪。”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冬奥赛场上的她,最终她排名第四,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四年备战过程没有遗憾,我把每一天的训练都把握得很好。大家都发挥得很好,不断尝试新的难度,决赛奉献了精彩的比赛,只是没有完成想要完成的那套动作,最后一趟反脚转体900度,起跳不够耐心,没给上力量。”赛后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还会坚持到米兰吗?”这是当时赛后很多记者追问蔡雪桐的问题,一时间她根本无法给出答案,思绪很乱。“这一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过去,还让我想四年之后的事情。”身处巨大的遗憾中,蔡雪桐当时不敢想那么远,“四年后太遥远了,再坚持四年太难了!”

比赛结束后,蔡雪桐第一时间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从蔡雪桐成为一名单板滑雪运动员开始,她的妈妈一直不敢看女儿的比赛,因为每次看到女儿摔倒她的妈妈都会担心,心脏受不了。北京冬奥会,蔡雪桐的妈妈依然不敢看女儿比赛,当得知女儿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安慰女儿,“只要你站住,就是成功”。“没事、没事,放心吧。”蔡雪桐一边听着妈妈的安慰,一边努力平复着心情,但比赛结束后,她瘫坐在雪地上,任泪水肆意流淌。在回驻地的通勤车上,她独自一人蜷缩在最后一排,沉默无言。

“可不可以用世锦赛金牌和世界杯总冠军交换一个冬奥会奖牌?”

“对于冬奥会的奖牌,谁能没有执念呢?但在北京冬奥会上我认识到,有时候竞技体育有太多不确定性,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不是说我过去投入过很多努力,就一定能够站上领奖台。”

“这更像是人生的缩影,没有事事如意,只能砥砺前行。”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蔡雪桐思考了很多,在各种情绪中,去逐渐接受四届冬奥会都无缘奖牌的残酷现实。

图片
突破难度瓶颈 挑战自我不设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距离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去2年多了,蔡雪桐已经两次参加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举行的世界杯比赛,斩获一金一银,也在2023年第三次斩获世锦赛金牌。看似走出了北京冬奥会的阴霾,但实则不然。“到现在也不敢想,一想还是会很难受。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永远都忘不了第四名的那一刹那。”

只是蔡雪桐明白,不能永远沉浸在那种情绪中无法自拔。“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场比赛。假如我一直沉浸在当时的情绪中,我可能就不滑了,就退役了。但当我不滑的时候,我还是想要继续站在赛场上,我很喜欢在赛场上专注和无畏的感觉,完成动作的兴奋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她认为,“当下的那场比赛才是最重要的,我珍惜每一场比赛,因为比一场少一场了。”

忘不了,那就接受吧,继续迎接下一个挑战。作为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单板滑雪训练的运动员之一,蔡雪桐在单板滑雪这条道路上不免走了很多弯路,也多次碰壁,但她依然勇敢前行。

不同于很多早期的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有体操、武术等项目的功底,蔡雪桐一开始接触的运动就是单板滑雪,空翻对于她来说,需要从零学起,小时候因为不会空翻,她没少挨骂。发展难度动作,也一直是一道难关,尤其是前刃转体900度,很长时间都是她最为恐惧的一个动作。“我印象很深,有一年去新西兰训练营训练,外教问我,你想做多少个前刃900的动作,我说只做5个,他说太少了,你至少得做50个,把我吓坏了。”但后来她可以把900的动作做得像720的动作一样稳定,不知不觉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我发现了一个诀窍,你永远别等到前一个动作做完美了,再做下一个,把所有动作分成单独的动作,反而就更好面对了。”随着对单板滑雪项目理解的越来越透彻,蔡雪桐的难度动作逐渐提升,她也有了与世界高手抗衡的资本。2019年3月美国公开赛,她做出了正反脚转体900度的动作组合。同年,她也学会了转体1080度的难度动作。而在本赛季崇礼的世界杯首站,她就在比赛中完成了转体1080度加转体900度等动作,“那天女子比赛整体水平很高,我看那些女孩滑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像被激励了似的。”站在亚军领奖台上,蔡雪桐很开心。

一直以来,蔡雪桐都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为目标。“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是这项运动教会我的。我其实就是想把自己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挑战自己最难的动作,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现在,蔡雪桐仍在探索单板滑雪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单板滑雪二十载 为热爱继续发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9月,蔡雪桐就已经滑雪20年了。从2004年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我当初也没想过自己能滑这么久。”因为热爱,在30多岁的年龄,蔡雪桐依旧还想继续滑。如今蔡雪桐更享受单板带来的更加纯粹的乐趣。“想做什么动作,做成了我就很开心,把动作很帅地做出来也是一种释放,不仅仅是成绩。”蔡雪桐说,年轻时候自己一心想出成绩,但现在她更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这是最大的变化。“我很享受单板滑雪带给我的乐趣,非常享受赛场。我还有目标,还有动作上的挑战,我觉得自己还有潜力。”

北京冬奥会后,蔡雪桐继续在自己的成绩单上增添新的内容。2023年3月,第三次夺得单板滑雪世锦赛金牌;2023年12月,夺得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崇礼站冠军,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她重新证明了自己;今年2月,第四次参加冬运会的她,夺得了“十四冬”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公开组冠军,她赛后直言:“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拿过这个冠军,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很高兴。”

本赛季蔡雪桐在世界杯崇礼站以一枚银牌开启奥运积分征程,向着她的第五届冬奥会——米兰冬奥会前进。“每一站比赛我都会尽力去比,调整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全力以赴。”对于一年多后的米兰冬奥会,蔡雪桐不想预想太多,她只想关注当下,保持好竞技状态,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现在对我来说,单板不仅仅是竞技,不仅仅是我所从事的U型场地技巧的比赛。单板滑雪对我来讲是一种放松,也可以说它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可以一年四季追着雪跑,可以去不同的雪山上滑行,这是目前为止我最享受的感觉。”曾经以戴上冬奥会奖牌为追求的蔡雪桐,如今日益享受单板滑雪带给自己的一切。

蔡雪桐的名字中带了一个“雪”字,这似乎在一直提醒着她,雪与她的缘分。“在大自然,像小鸟一样,想怎么滑就怎么滑,释放自我。”这是蔡雪桐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也是她最初爱上滑雪的原因。如今,她又重新找回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