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当奥运冠军成为体育报的作者

文章来源:体育教研部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5月14日,署名为“黄东萍”的文章《苏杯赛场 看见团队的力量》出现在中国体育报头版。作为亲历者,羽毛球奥运冠军黄东萍回顾了不久前随队征战苏迪曼杯并最终夺冠的幕后故事和她的心路历程。


e8425a7129eca1a6ed8f9e51390912a.jpg


混双作为打头阵的第一分,压力更是不小。可是苏杯前的那段时间,我的状态并不在最佳,消极的情绪一度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在教练组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开始调整训练节奏,更频繁地与搭档、团队沟通战术思路,重新梳理自己的节奏并建立信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天晚上,混双组聚在一起反复钻研对手的技术录像。队友们专注的神情、积极讨论的氛围,让我被团队带来的力量感和方向感唤醒。教练的肯定、搭档的鼓励、团队的协作,让我再次坚定了意志,慢慢从低谷里重新站了起来。


黄东萍.jpeg





图片


回顾过往

曾在中国体育报上亲笔撰文的

教练员、运动员可不少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感受他们的文采


图片

1997年3月,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许海峰,在中国体育报以《人总得有一个目标》为题发表文章,从本人视角介绍了成为奥运冠军的过程。


3ab90f2b6954a24938eaa3ddb684b08.jpg


图片


1999年4月,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胡进在带队集训期间,亲笔撰稿参加了中国体育报的征文活动,他的文章题目为《我与排球有缘分》


image.png


这不是胡进第一次在体育报上发表文章,早在1978年8月,作为中国男排队员的他就曾撰写《个人球艺练得精 全队才有高水平》的文章,详细总结了自己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image.png



图片

01

图片


邀请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在大赛期间写随队日记,是中国体育报惯常的操作方式。1999年至2000年,王治郅在CBA赛季期间撰写大郅日记,每周出现在中国体育报篮球周刊的版面上。大郅与球迷分享赛场内外的生活和感受,吸引了很多读者关注。


image.png


图片


图片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平衡木金牌的刘璇,曾在中国体育报上写下《微笑感染了观众》一文。


image.png


在9月25日的平衡木比赛中,俄罗斯两位选手的动作都完成得很好,而在我前面出场的队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得分低于俄罗斯运动员,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出场的我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在压力和自信面前,在个人得失与祖国荣誉面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终于为祖国赢得了这块宝贵的金牌。


团体赛中,为了稳定军心、带动全队,领导和教练安排我在四项比赛中的三项第一个出场,而且为了确保第一套动作的成功,教练还让我在自己有望争夺奖牌的强项高低杠上调整了难度。体操比赛中,裁判一般对第一个上场的运动员打分都不高,但如果我成功地把动作完成,不仅有利于在我后面出场的队友获得高分,而且能够稳定这支以年轻选手为主的队伍。我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我必须做出牺牲,因为预赛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单项能否进入决赛。但我更清楚我是参加过上届奥运会的老队员,是女队队长,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时此刻正是需要我奉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个重任。……


决赛那天,我们全队无论精神面貌还是心理状态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中国姑娘自始至终的微笑和团结战斗的气氛感染了全场观众,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信、自强。我们发挥出平日训练中的最好水平,几乎项项成功,个个站稳,终于取得团体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图片


图片


速滑名将叶乔波为我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退役之后她在求学路上同样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海无涯 先苦后甜》,记录了她退役后的校园生活。


image.png



图片


中国体育报是体育传媒“国家队”,是沟通体育人与体育迷的桥梁。无数教练员、运动员曾经通过中国体育报这块园地,与广大读者分享感悟、启迪思想、传播经验、鼓舞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