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母亲”+“赛场”,两种身份编织双重荣耀

文章来源:体育教研部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在赛场,她们是为国家赢得荣耀的巾帼,全力拼搏,为国争光;在家庭,她们是母亲,是孩子的榜样。


“妈妈选手”克服重重困难,赢得的每一枚奖牌都是竞技与母爱的双重勋章,而孩子则是她们不竭的动力和坚固的铠甲。


本期下午茶,我们一起分享妈妈们的故事











图片
图片

说起中国击剑的首枚奥运会团体金牌,你是否会想起那“四朵金花”?


图片.png


伦敦奥运会上,李娜和队友孙玉洁、骆晓娟、许安琪战胜韩国队最终夺冠。在这枚金牌的背后,除了团队的力量,还离不开一位小宝宝的“默默”支持。


图片
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李娜选择结婚生子,暂时淡出赛场。为备战伦敦奥运会,她离开才几个月大的孩子于2011年再次回归训练场。中国体育报2011年10月29日04版《李娜:剑花盛开 柔情绽放》,记录了李娜在成为妈妈后备战奥运的心路历程:


图片.png

“我必须全力付出,因为我舍弃了孩子,如果把这个时间浪费了,哪怕浪费了一分钟,我都会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孩子。”这是李娜的理由,也带来了李娜的变化,助其破茧成蝶,越飞越高。正是带着这种心态,李娜说,她会为伦敦奥运会做好每一天的准备,不管结果如何,她都不会后悔。


“我比赛的时候,儿子抱着电视机喊妈妈。”李娜笑着说。抛下几个月大的儿子回到赛场,最终收获一枚世锦赛个人金牌、一枚奥运会金牌。这是属于李娜的荣誉,也是她的孩子的骄傲。




图片


成为妈妈后选择复出并拿下奥运金牌的,还有冼东妹


冼东妹夺冠.jpg


2008年8月10日,33岁的冼东妹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卫冕,再度将女子柔道52公斤级金牌收入囊中。当她振臂欢呼时,千里之外的女儿正在爸爸怀里指着电视画面高喊“妈妈”。


冼东妹女儿看比赛.jpg


中国体育报2008年10月6日07版《“冠军妈妈”冼东妹用“奥运精神”指导女儿成长》,提到女儿给予冼东妹强大动力:


图片.png


看到女儿一天天地成长,冼东妹坦言自己现在是幸福的母亲。“慧慧6个月大时,我不在她身边,电视上播放有关我的比赛,她就能认出我;9个月就能指着电视上和家里我的照片喊妈妈。”


2007年8月到北京参加国家队集训后,冼东妹每天最大的消遣,是训练结束后与女儿的“相聚”。除了打电话外,就是在电脑前通过QQ视频聊天看看女儿的模样。女儿学走路、学说话,冼东妹都没有“参与”,但只要听一听女儿牙牙学语的声音,训练的辛苦和疲劳顿时就会消失,充满喜悦。


冼东妹女儿打电话.jpg


“为母则刚”在妈妈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因为孩子而有了更加强大的信念。

图片


现实的问题是,妈妈运动员选择复出不仅需要勇气,还要平衡好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不论最终成绩如何,她们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已经为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吴静钰比赛中.jpg


里约奥运会后,吴静钰为了家庭选择退役。在此期间,她迎来了宝贝女儿,升级为妈妈。在女儿半岁时,她选择复出。吴静钰说,当生完孩子复出的那一刻,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参加东京奥运会,希望能够有不一样的身份去参加第四届奥运会。不仅为自己的人生添彩,更为跆拳道女性运动员探索一条未知的路。


吴静钰和女儿.jpg


中国体育报2022年5月27日06版《“妈妈选手”给孩子最坚实的力量》曾记录: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虽然在东京奥运会上,吴静钰未能实现再一次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目标,但这位“妈妈选手”的拼搏与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她也成为女儿最棒的榜样。在东京奥运会之后,吴静钰以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等新的身份继续投入到跆拳道事业中。正如东京奥运会后她对女儿的寄语,她希望女儿的人生由自己选择,能够勇敢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吴静钰副主席.jpg


图片





刘虹特写.jpg


“和女儿在一起是前提,不然一切没有意义。”在女儿出生短短半年后,刘虹做出了以参加东京奥运会为目标的复出决定。这一次,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备战训练,丈夫刘学同时也是她的教练。与每一位“妈妈选手”一样,刘虹的复出之路也格外艰辛,恢复体能和状态都要付出更多努力。最艰苦的日子,她每周训练量达到190公里,但丈夫和女儿的陪伴让她感到心安。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8月6日的日本札幌,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刘虹咬牙冲刺,最终她以一枚铜牌结束自己的第四次奥运之旅。中国体育报2022年5月27日06版《榜样的力量激励年青一代》,曾记录刘虹希望成为女儿的骄傲:


图片.png

对于这位34岁的“妈妈选手”而言,从站上札幌大通公园起点的那一刻起,她已实现了参赛目标“超越过去那个自己”。


“我就跟自己比,按自己的节奏。在场上我谁都不惧,我觉得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享受与家人并肩追梦的过程,享受产后复出挑战极限的经历,享受在比赛中激活身体全部潜能,刘虹做到了。“我超越了自己,这是与2016年不一样的奥运记忆,没有遗憾了。”告别东京,刘虹又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她说:“希望女儿为我感到骄傲。”


刘虹东京.jpg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刘虹依旧坚持训练。在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暨田径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上,刘学表示,夫妻俩一直还在坚持,某种程度上也与孩子有关。中国体育报2023年3月7日03版《即将开启第八届世锦赛之旅 竞走名将刘虹在奋斗中成就梦想》,记录了夫妇二人的心愿:


图片.png


“我们本来想的是让孩子到现场见证妈妈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这也是我们决定复出时就想做到的一点。但东京奥运会以及全运会女儿都没去成,所以现在好像还欠缺一个环节。”刘学说,想要带孩子去现场看妈妈比赛,是他和刘虹一直秉持着的理念:不会去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想让孩子看到父母能做成什么。


图片
图片

妈妈运动员用成绩和精神给予了孩子无尽的力量,换到身份的另一面,每一位拼搏在赛场上的运动员的身后,何尝不是站着一位奉献所有、坚定支持的妈妈?


李方慧领奖.jpg


中国体育报2025年2月9日02版《首金“燃动”亚布力》,曾记录哈尔滨亚冬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冠军李芳慧的母亲现场观看女儿比赛的情景:


图片.png


“头一回在现场见证女儿夺冠,还是在家门口,老激动了!”李方慧的母亲邹爱萍在现场目睹女儿夺冠后说。李方慧的家在哈尔滨市通河县,距离亚布力赛区约200公里。2月8日当天,她的父母都来到现场观赛。邹爱萍表示,比赛有很多高难度动作和加分点,看到女儿做动作的时候,其实捏着一把汗。


图片


李妮娜比赛2.jpg


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李妮娜曾表示,自己会在赛后尽可能找机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让妈妈放心


中国体育报2013年1月26日04版文章《雪上公主 娜不一样》曾写道:


image.png


1月5日,在长春莲花山举行的空中技巧世界杯比赛结束后,李妮娜回到房间第一件事就是向妈妈汇报比赛成绩。


平时,李妮娜有一项“爱好”是在互联网上搜寻好吃的,准确地说是给妈妈找好吃的,“像花生、果仁之类的,还有北方买不到的。”说起妈妈,李妮娜流露出幸福的神情,“我妈妈很潮的,什么高科技产品她都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