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健康 | 入秋防感冒健康指南到→

文章来源:体育教研部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10

入秋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感冒几率上升。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提醒您:从以下5方面入手,能有效降低感冒风险。

wechat_2025-09-09_104935_244.png
01
及时调整衣物,拒绝“秋冻”过度

image.png

入秋后昼夜温差常达10摄氏度以上,早晨穿外套、中午穿短袖的情况很常见。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比如内穿薄T恤、外搭轻便夹克,方便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尤其要注意护好颈肩、腹部。颈肩受凉易引发鼻塞,腹部受凉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这些都是感冒的“诱因”。

02
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黏膜刺激

7b090cb19dd9294d3bd5f853ca4de817.jpg

秋天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黏膜变脆弱,更容易被病毒入侵。建议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温水,分多次小口喝,保持喉咙湿润;室内可放一台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至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外出时如果遇到大风或空气质量不佳,记得戴口罩,减少灰尘和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03
增强免疫力,从饮食和运动入手

image.png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比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帮助提升抵抗力;适当吃些温补食物,如南瓜、山药、瘦肉,补充能量的同时避免上火,减少“秋燥”对身体的影响。

运动方面: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慢跑、瑜伽,每周坚持3至4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在早晚低温时段剧烈运动,防止出汗后受凉;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换上干燥衣物,避免毛孔张开时被冷空气侵袭。

04
做好个人防护,阻断病毒传播

感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入秋后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办公室、公交车)病毒传播风险更高。建议勤洗手,尤其是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扩散;如果家人或同事感冒,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必要时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

05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损体力

image.png

入秋后人体需要“收心养气”,熬夜会直接降低免疫力,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建议每天固定睡眠时间,尽量在23点前入睡,保证7至8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蓝光刺激影响睡眠质量。如果白天感到疲劳,可适当打10至15分钟小盹,帮助恢复体力,避免过度劳累。

image.png

其实秋天预防感冒的核心,就是“顺应季节变化、保护身体脆弱部位、增强自身抵抗力”。只要做好以上几点,就能大大降低感冒概率,轻松适应秋季气候。



基础病患者特别提醒

有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患者,预防感冒需格外注意。日常除做好上述防护外,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稳定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外出尽量错峰,避开人群密集处,口罩选择防护性更强的类型;若出现鼻塞、低热等感冒初期症状,不要自行用药,需及时就医,避免诱发基础病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