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6岁的彭鑫露在2025年国际射联射击世界杯宁波站,以255.3环的成绩打破18岁选手王子菲于今年6月刚创下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世界纪录时,有网友这样评论:后浪气势汹汹,前浪还没站稳就被拍过去了。这句调侃,恰恰道出了中国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
后浪奔涌,正当其时。今年是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首个完整赛季。这一周期里,中国竞技体育新生代的实力究竟如何?运动员们已用赛场上的表现给出了清晰答案。

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六大传统优势项目之一,射击在洛杉矶奥运周期的“后浪奔涌”尤为亮眼。首次踏上国际赛场的小将们敢打敢拼,潜力尽显。胡凯一举实现男子10米气手枪世界杯四连冠,王子菲、孙瑜洁则分别实现了女子10米气步枪、女子25米手枪世界杯三连冠。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已举办的四站世界杯分站赛中,5位巴黎奥运会射击冠军里仅有盛李豪、谢瑜参与了其中几站赛事,但中国队仍每站均稳居奖牌榜榜首,且单站金牌数不少于3枚。这份成绩单,足以印证洛杉矶奥运周期中国射击新生代的强劲冲击力。

不止射击,中国竞技体育的多个赛场“后浪”们都在演绎精彩。游泳赛场,杨佩琪在2025年游泳世青赛揽下7枚奖牌,不仅刷新赛会纪录,更多次突破个人最佳;12岁的“小孩姐”于子迪凭借过硬实力搅动泳池,成为游泳世锦赛史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田径赛道上,2008年出生的陈妤颉在亚锦赛女子200米决赛中率先冲线,以22秒97的成绩刷新自己保持的该项目亚洲少年(U18)最佳成绩,她也是中国田径队出征2025年田径世锦赛最年轻的选手。攀岩岩壁间,18岁的蒙世雪、16岁的赵一程同样不负众望,分别摘得攀岩世青赛速度赛女子U19组、男子U17组冠军,在垂直空间里攀出青春力量。
后浪之所以能奔涌向前,离不开后备人才培养与项目普及的“深水托举”。以射击为例,基层运动队为竞技人才培养筑牢了第一块基石,仅温州市瑞安市射击队这一支区级队伍,队员规模就达上百人,且全程按照专业队标准开展训练,从启蒙阶段就为人才成长按下“加速键”;成都市则将射击项目普及至100多所学校,通过扩大人才覆盖面,等待“多点开花”的收获时刻。

政策利好与训练科技化程度提升,是后浪奔涌而来的强劲动力。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合作组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多方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强化训练与参赛保障,提升奥运备战效能,以资源整合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最大化利用。与此同时,竞技体育训练正加速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逐步在训练中落地应用,科学备战为新生代运动员搭建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也创造了更多突破自我的机会。
当前,我国正稳步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赛场上不断奔涌的“后浪”,已然成为这场“硬仗”最积极、最有力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