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主题】 依托国学协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国学学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机构】
国学协会会长:段树斌
副会长:石升铁 马舒
团队成员:王铭蕾孟鑫高震刘鹏谢超周宇楠李雪瑶
会员:全系师生
国学协会教育基地:锦州市传统文化学校
【项目思路】
当今社会有轻视传统文化、羡慕西方的倾向,使人容易被物欲所迷,导致整个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有所偏差。这一思潮冲入高校,部分大学生也随波逐流,思想言行出现问题,大学生道德失范之事频频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滑坡,礼貌不佳,考试作弊、学生同居、以丑为美、以非为是、荣辱颠倒、耻感降低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在于日常教育出了偏差,往往重视做事的教育多,做人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更偏重于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网络报章杂志等媒体,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偶有负面讯息,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思想活跃,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思想和行为上的偏颇。加之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和社会对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使部分学生的生活态度发生改变,奉献与索取比例模糊,人际交往产生困惑,部分学生道德标准不够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透彻。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们成立了国学协会,开设道德讲堂,同时利用锦州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这个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圣贤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人文素质,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实施方法】
一、成立“大学生国学协会”,搭建学习平台
二、协会引领,定期组织国学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课业的前提下,每周三下午由三名辅导员以及聘请的锦州市传统文化学校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借助多媒体资源,每周一晚自习组织观看“全球圣贤教育同学网”的讲座。建立协会微信平台和QQ群,发布协会信息。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自觉运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过程】
一、由三名辅导员教师负责,精选国学视频讲座内容,上报学院领导审核。
二、利用协会微信平台和QQ群,发布国学学习信息。
三、协会组织各班成员进行视频学习,并开展观后半小时学习分享,优选观后感文章汇编成册,以利后学。
视频讲座精选如下内容:
1 | 文明之旅 | 14 | 周汝昌黄永玉艺术人生 |
2 | 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15 | 人是教得好的第六集 |
3 |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 16 | 电影《孔子》 |
4 | 我为什么被十三所学校开除 | 17 | 家和万事兴 |
5 | 九零后的坏女孩 | 18 | 天下父子第一课 |
6 | 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 | 19 | 年轻人为什么无能 |
7 | 我是怎样做亿 | 20 | 承前启后蔡礼旭 |
8 | 蔡礼旭.家和万事兴 | 21 | 天下父母 |
9 | 电影《暖春》 | 22 | 中医博士彭鑫演讲 |
10 | 齐伯力健康讲座 | 23 | 俞敏洪演讲 |
11 | 周永彬新世纪健康讲座 | 24 | 刘善人讲王凤仪思想 |
12 | 《为什么要学圣贤教育》 | 25 | 南怀瑾上海商业道德讲座 |
13 | 电影《背着爸爸上学》 |
|
|
四、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开展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去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充当志愿者,听专家讲王凤仪思想,做义工,帮助传统文化学校种地、打扫卫生、做饭、洗完,发放传统文化资料。
五、聘请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
协会每周三下午聘请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如聘请锦州市传统文化学校老师来校做专题讲座。
六、由三名辅导员负责开展专题国学教育讲座。
七、利用协会微信平台和QQ群,每天发布国学智慧,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项目成效】
一、协会2008年上报“伦理道德教育如何具体落实”一题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二、协会2009年上报“传统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文在辽宁省思政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三、2010年锦州日报专门报道了协会开展“道德讲堂”的新闻。
四、2015年国学协会指导教师的《国乐鉴赏课程》获辽宁省公共艺术课一等奖。
五、通过协会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
协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协会微信平台和QQ群,开展视频讲座,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并利用板报、广播、报告、交流、课堂教学等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届约300多名学生由从没系统接触过传统文化,到自觉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国学氛围,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家长感受到了自己孩子的变化。学生把所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自觉运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促进优良舍风、班风、系风和校风形成,学生考试违纪率由10‰降至2‰,上课出勤率达到99.8%。
【项目经验】
一、搭建国学协会平台,有序组织,合理安排,形成长效机制,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协会管理、宣传和专题教育活动。
三、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育质量。
四、学院领导支持,辅导员亲自参与开展讲座,大学生广泛参与,营造重视大学生道德提升的校园氛围。
五、将大学生道德讲堂的成功经验,提炼总结,参与各项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和评比,实现校际间交流。
【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进一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增加学习时间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课业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手段,确保全校师生随时可以选择观看传统文化的视频讲座,坚持学生每周观看两小时视频讲座,浓厚学习氛围。
二、在教师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改进教程内容:
总结前期活动开展的经验,在内容节选方面进一步完善,增加有益内容如下:
1 | 为什么要看这部纪录片 | 5 | 周汝昌谈传统文化 |
2 | 幸福人生讲座 | 6 | 南怀瑾临别赠言 |
3 | 蔡礼旭.家和万事兴 | 7 | 访谈稻盛和夫 |
4 | 鱼翅是怎么来的 | 8 | 国学协会 |
项目团队人:段树斌 石生铁 马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