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依据国家卫健委3月29日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内容,为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有效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疫苗接种有关注意事项提示如下:
一、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抗体,保护效果明显,目前证据提示,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求。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目前全国接种超过5200万剂次,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二、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接种前: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接种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到接种门诊要戴上口罩;
接种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要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才可以离开。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如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并报告接种单位。
三、接种疫苗后,还需要佩戴口罩吗?
需要。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戴口罩等。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别等外国免疫了,中国反而危险了,中国控制得好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接种疫苗。
5类人群不宜接种疫苗: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6类特定人群接种须注意什么?
60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
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
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专家:希望达到70%-80%的接种率基本达成群体免疫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3月15日表示,群体免疫的建立同疫苗的保护效力以及人群的接种率有很大关系。消灭天花,人群免疫力要达到85%左右,就是说有85%的人对天花有免疫力;传染性更强的麻疹,需要95%的人群有免疫力才能阻断这个疾病。
针对新冠病毒疫苗,要想让学习、工作和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必须通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对照天花、麻疹等经验来说,目前我国已经接种的6498万人次(截止3月14日),是很好的开端,但仍有很大的免疫力形成空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也表示,希望到2022年年初、甚至今年年底,中国能达到70%-80%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基本实现群体免疫。“打多少疫苗管用,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特性,我们现在根据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播指数推测是70%到80%”,高福说,“疫苗的接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过程,大家都在努力,我希望说‘明年年初’是说错了,希望今年年底我们就能实现,本身这句话也是希望推进、加快这个过程。”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截至2021年3月29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096.2万剂次。
应用外语系
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