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跨院系、跨专业、跨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融”联合教研活动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8浏览次数:1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近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跨院系、跨专业、跨课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融”联合教研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孙亚光、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忠党、党委副书记郝万新、副院长杨连成、刘朝辉出席会议。

孙亚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跨院系、跨专业、跨课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融”联合教研活动,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有效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抓手,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就稳步有序推进学校“马院建设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他要求,一要深刻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要坚持系统观念,打破专业壁垒和院系界限,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耦合、同频共振,通过集体备课,实现思政课程的理论深度与专业课程的实践广度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二要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要坚守思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石化行业特色,创新教学方法,要发挥学校作为辽宁省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牵头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善用社会大课堂,将波澜壮阔的行业发展实践转化为鲜活教学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作为未来石化行业建设者的志气、骨气、底气。三要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协同机制常态长效。各部门、教学单位要主动担当、密切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引领作用,各系要落实主体责任,要完善激励机制,将参与协同育人的成效作为教师评价重要内容,凝聚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切实把联合教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育人成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于忠党指出,要深刻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本质要求,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化内涵建设,牵头开发一批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融合石化行业精神的特色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构建“思政引领、技术赋能、知行合一”的教学内容体系。要创新协同机制,建强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开展联合教研、交叉听课、项目共研等活动,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创新一线,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悟产业报国精神。要强化成效检验,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成效、职业素养提升作为衡量“双融”成果的关键指标,确保协同育人成果可衡量、可推广,真正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中,来自石油化工系、应用化学系、自动化系的教师代表王壮坤、刘雪梅、张浩分别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围绕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路径分享了实践探索与思考。各位教师从课程特点出发,介绍了在专业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做法,聚焦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难点,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创新协同机制的建设性设想。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主任逐一介绍了四门思政课程及其对专业案例资源融入的具体需求。各方一致认为,要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思政小课堂与行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石油化工系主任刘小隽、应用化学系主任温泉、自动化系主任吴巍、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金鑫及全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会议。




(一审一校:罗岚 二审二校:张金龙 三审三校:王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