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文章来源:后勤服务与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3-05-26浏览次数:10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减轻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分类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和饮水污染导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卫生设施遭受污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架构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与管理中心成立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   后勤服务与管理中心主任

副组长  后勤服务与管理中心副主任

组员   各班组组长

(二)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实行24小时负责制,当接到公共场所危害健康突发事故汇报后,应急处理组成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承担突发事故的应急救助,保护事件现场、提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现场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拟定事件调查报告,及时向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调查处理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市卫健委或有关部门报告、提请市卫健委,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

三、事故处理

1.责令暂停导致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发出封存通知书并使用封条封存造成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3.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的人员。

4.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勘验,对现场进行录相、照相、提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等,尽快查明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5.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对重大或特大事故应进行录音、录像;

6.与有关部门讨论分析事故责任,同时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

7.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8.形成公共场所事故健康调查处理报告;

四、保障措施

l.在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并马上投入运作,组织、协调和指导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提高反应能力。加强对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处理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熟悉本预案要求,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保证信息畅通。

3.确保人员、物质到位。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在接报后要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要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取证工具,调查参考资料、个人防护用品、先进的快速检测设备等必备物资,并定期检查,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