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奥秘”:选对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来源:后勤服务与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0

提到高血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高血压被列入慢性病之一,降压药也随之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市面上的降压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你吃对了吗?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降压药都有哪些?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有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五种药物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起始用药,但每种药物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禁忌人群,某种药物在某些人群中应用疗效很好,但换了一批人就没有明显的效果了,甚至还可能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因此,选择正确的降压药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利尿剂中的噻嗪类药物使用最多,如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合并肥胖或糖尿病、合并心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强降压效果,但有痛风的患者却不能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哦!β受体拮抗剂更适用于青年高血压患者,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这类药物对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β受体拮抗剂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它会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低血糖反应!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因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更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但它在临床应用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副作用,并且有心脏问题的患者不能使用这类药物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具有利尿舒血管、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等作用,特别适用于伴心衰、心梗、房颤、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但美中不足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会有副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最常见的就是替米沙坦、氯沙坦、缬沙坦了,其降压作用虽然起效缓慢,但胜在持久而平稳,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而且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副作用较少,所以这类药物是联合用药中一个不错的选择哦!降压药物种类多,作用效果因人而异,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才能事半功倍,有益于治疗。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要看到血压控制不佳就随意换药或随意停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