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成为青岛大学的正式学生,与闻一多先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初,臧克家接到青岛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时,曾感到有些意外。因为青岛大学这次招生要求很严,很多人落榜。
臧克家最初入的是梁实秋先生做主任的英文系,因为记忆力差,吃不消,想转兴趣读中文系,而中文系主任则是闻一多先生。当时,在青岛大学,学生可以转院或转系,那是首任校长杨振声的一贯主张。于是,臧克家便去找闻一多先生。当时,想转到中文系的人太多,全被拒绝了,当臧克家忐忑不安地站在闻一多先生身旁,自报姓名时,闻先生十分高兴地接纳了他,并告诉他记得他的《杂感》。从此,臧克家成为闻一多先生的学生。
臧克家于1930-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大学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足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9.11.写的回信。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8.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2.又写下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