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化系“十三五”时期科学研究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应用化学系
经过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应用化学系在“十三五”期间,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也存在着不足。为今后把应用化学系的科研工作做好,更上一层楼,现把前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时期科学研究工作成果
1.政治思想方面
我系科研人员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在工作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科研任务,在院里各系处于前列。
2.科研工作
学校的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地完成各项任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我系每年都积极配合学院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积极立项和申报课题,定期交流,鼓励教师合作研究,撰写论文,制定了鼓励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
要搞好教育科研,首先必须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系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我系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系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系领导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多次请院领导及企业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指导,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3)以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科研意识。针对科研工作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科研骨干,我系主动与其生产单位联系,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和骨干参加重点项目科研攻关和推广工作。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一些技术素质过硬、实际经验丰富、创新意识突出的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努力充实自己。这样,骨干教师很快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科研意识,教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这些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增强。
4.为搞教科研的教师开绿灯
教师搞教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在搞教科研工作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资料不足,物力的短缺,心理的压力等等。我系尽一切可能为这些教师开绿灯,给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因素撰写教科研论文,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向各级报刊投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5.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历年来,我系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指导教师选好教科研课题,积极教改经验。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如何选题方面和知识。多次组织教师交流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经验,使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教师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写成论文。另外,我们还重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科研中的积极性,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开展教育科研,有意识地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教科研的骨干。
6.教科研成果
一直以来,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系教科研工作初见成效,首先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增强了,素质提高了。其次,在国家省市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九次获奖。其中,学术论文98篇、教材著作9篇、专利66项、省级以上项目11项、市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19项、横向课题到款47.5万、院级纵向课题39项,在全院各系排在前列。
二、“十三五”时期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虽然我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条件不足,科研设备有限,科研力量薄弱,导致未能获得科研成果奖。
三、“十四五”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系以后要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坚持教育科研与学校素质教育以及教学相结合,以科研指导课程改革,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全系教师的科研意识,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以教育科研带动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的发展,争取有一到二项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并产业化。
五、应化系“十四五”时期科学研究工作发展规划
再用5年时间使科研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争取获得一项科研成果奖,争取有一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
1.以科研团队为基础,逐步形成2-3个科研方向,以此指导我系今后的教学科研;
2.以人才战略为中心,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
3.以十三五取得的成就为参照,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4.以现有的专利等科研成果为基础,实现成果转化并争取一到二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实现产业化。
2020年5月6日
应用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