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系概况
应用化学系设有工业分析技术(分析检验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化工生物技术三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28人、20个教学班,包括全日制三年制、二年制。工业分析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扩招学生67人。
应用化学系现有教职工28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8人、实验师4人、助理实验师1人;博士3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20人、本科2人;其中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能源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辽宁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获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教材、优秀教材各1部。应用化学系教师主、参编教材70余部,发表SCI、E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论文206篇,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5项,近年来教师获得专利40余项,完成省市课题5项,横向课题3项,教师专利成果转化4项,科研创收132万元。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2005年首批辽宁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7年首批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2009年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应用化学系依托锦州石化公司质检部、环境监测站、北控污水处理厂、佳禾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通过调研论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创新“能力主线、教学做合一”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试模式及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教学理念超前,采用“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智慧教室和智慧实训室中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展分层次教学和专项能力训练教学,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实现所学知识技能与工厂实际岗位相接轨;学生管理半军事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念优化了育人环境,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学实验条件符合高职特点,实训条件全国一流;仪器设备先进齐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校内实验室23个,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学生专业能力拓展训练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承办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升学技能考核、职业技能鉴定等项任务,校外8个实习基地。
应用化学系学生参加全国化学检验工、化学实验技术技能竞赛,历年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参加水处理技术大赛,获省赛二、三等奖。学生就业乐业,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公司等用人单位长期合作,连续5年实现年度就业率96%以上,连续5年提供至少3倍于毕业生数量的就业岗位。
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工业产品质量分析检验、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生物制药、食品工程等行业、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煤炭、轻工、钢铁、环境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原料、中间体和产品质量的分析检验工作,能进行常见分析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保养与维护,对化验室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无机产品分析技术、有机产品分析技术、油品分析技术、食品分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和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训练学生工业分析技能,培养工业分析素养,达到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化工等行业、企业,从事环境监测及环境工程治理的工程设计、施工、指导和设施运行工作,具有对环境污染治理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能力,并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保设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修复等课程,训练学生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操作技能,达到高级“环境监测工、工业废水处理工、水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能考取1+X污水处理技能等级证书、1+X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等级证书、1+X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技能等级证书。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化工、制药、食品、轻工、环境等行业、企业从事从事生物产品生产、生物技术、食品、生物制药、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并具有技术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工艺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产品分析、食品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工设备等课程,训练学生化工生物技术操作技能,达到化工生物技术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