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孙亚光、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忠党带队赴阜新氟产业开发区调研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席宁文章来源: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2

为深化“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711日,学校党委书记孙亚光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忠党、副院长刘朝辉带队到阜新氟产业开发区调研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阜新市副市长杨占旭、阜新市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局局长张世辉、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妮、副校长李春雨、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汉君、副主任郭超参加有关活动。

座谈会上,孙亚光介绍学校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对外交流、科技创新以及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等各方面情况。他指出,开展“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系统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的重要抓手,更是学校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生态、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学校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稳步有序推进“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马院建设工程”“生源提质工程”“双高建设工程”,持续培育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联动、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与企业联盟、将办学空间延伸拓展到产业园、科技园等生产场域,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为园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于忠党指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战略任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中,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此次与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学校将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推进专业动态调整与课程体系重构,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契合氟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与园区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衔接。学校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深化校企技术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赋能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创新动能。

杨占旭对孙亚光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长期以来给予阜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详细介绍了阜新市的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以及未来规划。他指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阜新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对于提升阜新市氟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阜新市政府将全力支持双方的合作,为合作项目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希望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推进各项合作内容,确保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张世辉希望,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双方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为阜新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于忠党与张汉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孙亚光一行实地了解阜新氟产业开发区智慧监管平台、氟产业开发区展厅,就人才需求、技术难题等进行深入交流。园区负责人纷纷表示,希望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大发展。

此次调研和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学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协作,不断探索创新“政行园企校”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处长席宁、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赵跃翔、石油化工系主任刘晓隽、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张军师、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刘淼、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张锋等参加调研。

(一审一校:罗岚 二审二校:张金龙 三审三校:王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