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专业建设
一、专业名称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
二、专业代码
570102
三、专业建设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1.专兼教师比例
基于每届1~2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1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6人,团队成员在学历、职称等方面要形成梯队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需要具备职业实践资历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2.“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比例应达到90%以上能够承担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的专业教师应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应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专业带头人
具有生物化工专业硕士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副高以上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既熟悉本专业常见工艺技术,又了解行业和专业的前沿动态。
(二)教学设施建设目标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序号 | 名称 | 功能说明 | 工位 配置 |
1 | 基础化学实训室 | 化学实验技术 | 40工位 |
2 | 化学分析实训室 | 滴定分析、重量分析 | 40工位 |
3 | 分光光度实训室 | 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含量 | 20工位 |
4 | 高效液相实训室 | 液相色谱法测定物质含量 | 4工位 |
5 | 气相色谱实训室 | 气相色谱法测定物质含量 | 4工位 |
6 | 仪器分析实训室 | 电位分析法测定物质含量 | 10工位 |
7 | 原子吸收实训室 | 原子吸收法测定物质含量 | 4工位 |
8 | 紫外红外实训室 | 紫外、红外光度法测定含量 | 4工位 |
9 | 微生物实训室 | 微生物的培养 | 40工位 |
10 | 显微镜观察室 | 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 | 10工位 |
11 | 发酵工艺实训室 | 种子培育与发酵过程 | 20工位 |
12 | 发酵仿真实训室 | 模拟生产工艺,练习发酵过程控制 | 50工位 |
筹备建设生化检测实训室和生化分离实训室,以满足生物制品分析与生物分离工艺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外实训基地是顶岗实习顺利开展的基础,能满足专业课认识实习的教学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锦州九泰药业责任有限公司、锦州九洋药业责任有限公司、锦州食品加工厂、锦州佳禾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三)教材及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建设目标
专业教材选用近五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并建有可接入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有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宽带,能够连接并使用万方数据库和智慧职教、智慧树等职教课程平台,学生能够通过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资源进行自主网络学习。同时开发和利用其它信息化资源,进行在线精品课程和在线仿真系统的建设。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支撑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启发、案例、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视频演示与认识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真实实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3.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支撑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整班教学、分组交流、现场体验、项目协作和学习岛等。
4.考核与评价
(1)考核
①职业基础课程建议采用笔试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占30%,笔试占70%;
②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采用技能测试和笔试(或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占40%,技能测试占60%;
③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主要采用技能测试,重点是过程考核与答辩相结合;
④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由校企人员组成的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总结、毕业综合实践论文或作品、带队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鉴定报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鉴定或答辩情况,综合定性给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评定等级;
⑤学生毕业前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行业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评价;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等。